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18篇
  免费   641篇
  国内免费   513篇
教育   9437篇
科学研究   3869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1344篇
综合类   996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230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85篇
  2021年   504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434篇
  2018年   352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465篇
  2015年   580篇
  2014年   1142篇
  2013年   1326篇
  2012年   1572篇
  2011年   1583篇
  2010年   1068篇
  2009年   914篇
  2008年   1068篇
  2007年   1170篇
  2006年   1088篇
  2005年   869篇
  2004年   700篇
  2003年   559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314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10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世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中的一种思潮,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末被引入我国。该法已被许多职业技术院校相继使用,但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效果受到若干条件的限制,尤其是考核方面。因此,要充分发挥其在职教领域的作用,必须对其以等级制过程化考核为主的考核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2.
课堂教学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丰富和深化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43.
“双一流”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快一流教师队伍建设。在梳理了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大多高校教师绩效评价存在评价导向不统一、评价标准不协调、评价主体行政化、反馈机制不畅通等问题。因此,高校教师绩效评价要体现战略导向,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扩大评价的参与度和参与面,创新评价的方式方法,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一流大学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夯实的人力资本基础。  相似文献   
44.
陶晓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171-172,177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教材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教材是实现教学大纲的基础,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来源。因此,在选择教材之前对教材进行综合评估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国内出版和发行了不少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为纲的大学英语教材。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郑树堂任总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作为其中的一套,自它面市以来在很多大专院校得到了广泛采用。该教材着眼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开拓我国英语教材的新模式。本文试图运用相关的教材评估理论对该套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估。笔者旨在通过此文引起广大教师对于教材评估的重视,促进英语教学模式的积极转变。  相似文献   
45.
The articles in a special issue of this journal, Merits and Limitations of Researching Teaching Quality More Synergistically, grapple with the assertion that the field does not share a common language or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of teaching and that the current range of frameworks and observation systems used by researchers jeopardizes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field. We analyze these arguments from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theorizing that teach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occur in socially situated contexts that give meaning to all research frameworks and measurement tools. Rather than asking whether a common framework of teaching might be useful, we ask when such a framework might be useful, when can such efforts be limiting, and why? Building on contemporary validity theory, we bring the role of context back into the current conversation. We suggest that while there are important affordances of a unified framework of teaching quality, such a framework will be unable to fully address some of the issues identified in this special issue. For practical, theoretical, empirical, and socio-cultural reasons, researchers will require multiple frameworks and associated observation systems to support the study and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cross contexts.  相似文献   
46.
价值与价值评价:主客体关系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是属于主客体之间深层关系的范畴,它所揭示的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价值评价是价值主体对客体属性能否和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价值与价值评价,从更深层意义上反映着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也是价值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建立科学的价值与价值评价观,是建立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体系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7.
昆明大学2002~2006年发表论文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源,对昆明大学2002—2006年在国内公开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定量和定性研究,提供各项数量和质量指标统计数据和测评结果,为客观评价学院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为昆明学院下一步教学、科研建设及人才培养,提供客观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8.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必须实施创新教学,进行创新教学的教学设计是实施创新教学的重要保证,搞好教学评价是优化创新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9.
利益衡量应当是法律适用中的普遍方法。其基本的思维路向和操作模式是贯通事实与规范以及在规范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进行比较。尽管可能带有不确定性,但确定性只是人们对司法抱持的价值期待,而不是司法的本真属性。裁判的妥当性和个案公正,既是可欲的,也恰恰是利益衡量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50.
ABSTRACT

As a systemic approach to improving educational practice through research, ‘What Works’ has come under repeated challenge from alternative approaches, most recently that of improvement science. While ‘What Works’ remains a dominant paradigm for centralized knowledge-building efforts, there is need to understand why this alternative has gained support, and what it can contribute. I set out how the core elements of experimental and improvement science can be combined into a strategy to raise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with the support of evidence from randomized experiments. Central to this combined effort is a focus on identifying and testing mechanisms for 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 applications of principles from the learning sciences. This article builds on current efforts to strengthen approaches to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nd policy in a range of international contexts. It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those who aim to avoid another paradigm war and to accelerate international discussions on the design of systemic education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and fun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